1、 河北大學書記郭健:河北大學在兩岸教育的發展有什麼想法:
和輔仁大學一樣,最早都是天主教會學校。河北大學在1970年遷到保定。河北大學位於京津冀重要地位,“十三五”期間,保定作為承接地,也在做準備。河北大學涉及十二個學科,是河北省“雙一流”四所大學之一。目前河北大學面臨三個機遇,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,中西部一省一校機遇、雙一流學校機遇。河北大學是一所真正的學科全面發展的學校。打算認真規劃和台灣學校的交流、對接。
2、 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:如何培養二專?
大數據學院。是一個思想方面的艱難的過程,應該是研究所層級以上來學比較好。找到大數據領域的核心價值在哪裡,至於未來的發展方向,和哪種產業相結合,學生必須再學習第二專場。台灣的open data是全世界第一。大數據知識每個行業都需要掌握,東吳大學開了學士后第二專長學位,1-2年可以學完,鼓勵各行各業人們來學習,知道大數據、了解大數據。未來的發展方向,系院的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未來,因此,學校鼓勵每個院都要開設跨領域的課程,經過審批后,學校可以補助經費,讓學生更有機會學習知識。
3、 文化大學李天任校長:現代大學面向全球化、數字化中,文大在終審教育、繼續教育的做法?
在台灣繼續教育叫推廣教育,讓社會人士來選課,面向大眾。結合社會其他精英、其他學校,市場型導向。面向的學生群不是正規的學生,而是社會教育的延伸。對為學位需要的人提供學歷,是類似企業化的方式在經營。台灣的推廣教育將有活力的學生放在這個學院里,學生必須要有活力,文大去年共有10萬人次,開班都以幾千人為單位,但是也有為個位數同學開班,有教無類。未來還可以繼續加強推廣教育。
4、 文大李天任、暨南大學校長胡軍:教師如何轉變、適應科技發展的需求?教師如何培訓?
暨南大學:教師是關鍵。真正強調以教學質量為中心,對年輕教師的素質提出更高要求,鼓勵他們去國外交流,從考評、機制方面鼓勵、制約他們。學生考核老師的體系上轉變。對教師多元考核。
李天任:許多老師學有專長,很難讓他們做出改變。首先:利誘,其次,就是威脅。通過教師評鑒,比如:針對學生學習成效,老師會受到制約,如何學生學習成效不好,老師就會受到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受到提醒。成立教師成長團體,類似line群組,互通有無。老師通常受到這些方面的影響,會進行自我改變。
5、 輔仁大學校長:培養少數名族人才方面是擁有怎樣的一個戰略?
對於台灣原住民,輔仁大學對他們的教育特別重視,原住民學生是學校的兩點,大多數原住民都信耶穌。輔仁大學也非常重視多元化教學,辦學非常有熱忱。台灣的原住民對體育、護理方面特別有興趣,未來將會從醫療、社會福利方面做規劃,從長遠規劃來看,希望每個原住民學生都能得到原民會、導師的幫助,讓他們更有信心,從部落到大都會,能快速適應,每個人都能成功。
6、 實踐大學陳振貴:各個大學都在擴張秩序的情況下,大學校區管理該如何?
實踐大學南北兩個校區。高雄校區佔地900多畝,主要負責推廣教育。多校區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一些困難。首先,學校政策是統一的,所有的領導都要回到校長。許多決策,因為網絡發達,傳達更加迅速。在分校區,會設副校長,但是重大行的決策,還是需要透過董事會、學校等統一領導。
華僑大學賈益民:華僑大學兩地三區辦學,本部在泉州,廈門集美有兩個校區。採取一體化管理,沒有設置校區管委會,各個職能、校領導都是哪個校區有需要就在哪個校區辦公,學校建設、經費投入、校園文化活動都是一體化管理。提倡學生跨校區選課,學校提供班車,或者學生可以通過網路聽課。